这叫先声夺人。
看似公平公正,实则把事儿定在了“劣则改之”的程度内。你把人说狠了,说到了“改不了了”,没有再教育的意义了,得“以死谢罪去”的程度了,你就得给人家小心着。
所以程向腾这番发言,加上人稳稳杵在那儿威风八面的样子,很让反方辩友惦量不定,横生有虎在侧的感觉。
当然了,哪有绝对的公平。特么的你攒着劲讲人家老婆坏话来了,人家还得跪舔不成?
武梁坐在江边一家酒楼三楼的临窗包厢里,远眺着江边。其实这处离得不算近,看不太清人脸表情,也只能看到程向腾的阔背,但他的声音听起来却相当清晰。
她没羞没臊的叫了声“好”!
身边跟着的众人便在旁边直笑,红茶绿茶还很配合的替她鼓掌。
今天这样的事,武梁当然是想参与的。以她的意思,打扮低调些,不行头上捂个大花头巾儿出行,混在看热闹的人群中,谁会在意她呀。
但是程向腾坚决不同意,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万一叫人认出来,拉着她示了众,那得是多大一场尴尬啊。
拗不过他,武梁只好在这江边酒楼里,秀秀气气的坐着。
其实丫头们纯是瞎起哄,武梁为程向腾叫好,其实不是为他说的话多掷地有声。
而是为他这出头露面肯与她荣辱与共的行为。在武梁眼里,这比那定亲礼来得还靠谱和实在。
当初流言出来,祸及程熙,老夫人气恼之下,不只对程烈出言警告,私下也狠狠骂了武梁。
调调和那些反对派差不多,说流言也不见得都是错的,到底是这女人不安分,才给了人可乘之机可造之谣。骂武梁定了亲的人了,还不知本份为何物,到底是给熙哥儿招灾引祸抹了黑。
只是流言正盛时候,老夫人也不好在这当口提退亲,免得显得程家太过凉薄。也怕在同一时间给武梁加压过甚,逼死人命就不好看了。
因此便想等过了风口,再悄悄把亲事退了,既理由充分,又不那么招摇。
这事儿没人给武梁说,但她猜也猜得到。
既然定了亲,说起来武梁就是程家的人了。
正常的来往是,婆家要逢个大小节气时,送些点心吃食,衣裳首饰过来,表示你虽然尚没归家,但家里已从此接管你吃穿用度了的意思。
而女方要时不时的捎过去些亲手做的物件活计,象是荷包衣裳鞋袜点心之类的,送过去孝敬婆家长辈。
当然他们订亲时间短,加上大房的闹腾,武梁和程家的来往,还从来没有上升到这种含情脉脉的层面上来过。
只是她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事,尤其她还是没个正经长辈的人,一般肯定就该程老夫人替她善后操办了。
这时候当婆婆的不遣人过来询问情况以及安抚力挺,而是完全的不理不睬,当没这回事儿似的,那就大大的不对了。
这不只是礼数的问题,而是一种态度。
武梁就知道,这是老太太在点头认了之后,再次明确表示对她的不满了。人家就是不愿意承认亲事,不愿意把她当程家人对待。
所以武梁知道,程向腾是故意这么张扬宣告的。
他这是在堵老夫人,甚至是太后的嘴。她们就算再想反悔,再无视武梁,也不能眼看着程侯爷言而无信声誉扫地。
武梁心里默默叹了口气,心说这男人是真不错。可惜如今是因为信她没做什么龌龊事,才这么力挺她的。若是之后,得知她真干了让他言而无信声誉扫地的事时呢,还会不会站在她这一边?
···
益水桥上,辩论已然进行中。
而姜十一,准备了一肚子的腹稿,尚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说。
最初开局的时候是很平和的,先是正方有人开口指责反方,说一群大男人家家的,原来就是你们在帮着四下传人闲话啊,真是没品啊没品。
然后反方淡淡然反驳,说事不说不清,理不辩不明,君子行得正,何怕被人说。
正方就说你们议论的,明明是个女子,在这儿说什么君子。并且就算人家是女子,也品行高洁,只不过遭人编派陷害罢了,你们都在做愚蠢的帮凶啊知道吗。
反方甚觉好笑,于是一群人抓住“品行高洁”几个字不放,你一篇我一篇重点围攻。
——不管私下里议论时,曾经使用过多么猥琐下流的语言,如今台面上对话,倒都清一色文明用语。并且在开战的最初,用词也不激烈,控诉也不深刻,有那么些浅尝辄止互探深浅的意思。
在姜十一他们事先的计划中,今天的辩论至少分两步走。
第一阶段,当然是反驳流言的无稽,人家不是你们所说的那种人,你们传人闲话的行为才是不道德的。这一阶段,不需要姜十一出面,只需要他的小同窗见一句问一句“你有证据吗”就行了。
然后第二阶段,才是表述武梁的丰功伟绩。到时候让他们看看,姜老板不但
本章尚未读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